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暂行责任制度》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1:35:12  浏览:80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暂行责任制度》的通知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暂行责任制度》的通知

1986年9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
总行认真研究了各行对《中国工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暂行责任制度》的修改意见,并根据各行意见对原稿作了修改。现正式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附:中国工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暂行责任制度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合理使用流动资金贷款,提高经济效益,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借款合同条例》和《中国工商银行商业、服务业贷款试行办法》、《中国工商银行工交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暂行办法》,制定本暂行责任制度。
第二条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信贷管理办法,发放、管理、收回贷款,并承担责任。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一切从事审查、核批各项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贷员、股长、科长、处长、主任、行长。

二、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第四条 经办人职责
1.做好贷款前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查清企业近期产品、商品的销售情况;供、产、销,购、销、存是否衔接、合理;贷款的直接用途、金额;经济效益高低;信誉状况等保证贷款按期收回所必需的情况。对于第一次申请借款的企业,要审查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和贷款条件,以及隶属关系、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
2.搞好贷时审查。审查贷款金额、用途、期限是否与原申请一致;借据填写是否符合规定;贷款风险大小,担保单位是否符合银行规定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贷款的初审意见,并与企业经办人签订借款意向书。
3.加强贷后检查。要定期深入企业,检查贷款的使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资金运用情况和贷款的物资保证状况,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措施向上级汇报,重要问题要写出专题报告。同时,向企业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条 处、科、股长职责
1.审查经办人的初审意见和所附材料的正确性、完备性。
2.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按照信贷政策、原则和资金来源,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和利率高低。
3.审查借款意向书,签订银企借款合同;对违反“借款合同”的企业进行信贷制裁。
4.及时解决信贷员反映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贷款安全。
5.对超越审批权限的贷款,在信贷员的初审意见书上签注意见,报行长(主任)审批。
第六条 行长(主任)职责
1.审查、批准“借款合同”。
2.审批大额、疑难贷款。
3.根据上级行的文件,组织、领导对国家指令、专项、特批贷款进行发放、管理、收回。
4.指导、监督、检查全行贷款管理,确定处、科、股长审批贷款的额度。
5.对严重违章、违法造成贷款损失的企业,向司法部门起诉,请司法部门依法保证银行的权益。
6.其他职责同第五条。

三、贷款审批权限和程序
第七条 各项流动资金贷款、专用基金贷款、科技开发贷款、网点设施贷款由县支行或相当于县支行一级的机构负责人审批。上述贷款原则上要实行三级审批。即信贷员、信贷负责人、行长(主任)三级审查,由行长核批。信贷员业务素质较高的行处,对于一般性、经常性的贷款,也可简化手续,进行二级审批。任何行处都不能由信贷员一级审批贷款。
第八条 不符合贷款规定,但因特殊情况需要发放的贷款和疑难贷款,由县支行行长(办事处主任)签注审查意见,报上一级行负责人审批。
第九条 各项贷款审批要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贷款审批要实行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统一的贷款审批书(各行自定),信贷员初审后,逐级上报审核批准后,才能发放,不得先斩后奏。
第十条 参与贷款审查,核批的一切信贷管理人员,都要在贷款审批书上签章,以备存查、考核。

四、贷款失误责任划分
第十一条 信贷员提供情况不实,导致贷款审批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由信贷员负主要责任,信贷处、科、股长负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 信贷负责人不采纳信贷员的正确意见,导致贷款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由信贷负责人员负全部责任。
第十三条 信贷负责人未采纳信贷员的正确意见,提出相反的签报意见,导致行长(主任)审批失误的,由签报者负主要责任,审批者负领导责任。
第十四条 贷款发放后,因信贷员检查不认真,未能及时发现或反映问题,造成贷款损失,由信贷员负责;因信贷负责人对信贷员反映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或措施不力,造成贷款损失,由信贷负责人或行长(主任)负责。
第十五条 由于国家计划、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造成经济损失和贷款损失的,不予追究信贷部门的责任。

五、纪 律 与 奖 罚
第十六条 各级信贷管理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反对弄虚作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贻误工作,不以贷谋私。
第十七条 各行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考核。对执行政策好、坚持原则,善于运用信贷的杠杆作用,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或严格审查,防止了贷款损失的信贷管理人员,应视不同情况,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授予先进工作者的称号、记功、表彰,发给奖金或给予晋级。
第十八条 发生贷款损失时,应区分客观或主观原因、对工作失误者,视具体情况追究责任。
1.对因责任心不强,办事草率,导致贷款失误或造成贷款损失的,进行批评教育,扣发奖金,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2.弄虚作假以贷款谋取私利的,没收非法所得,追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
3.强迫贷款造成损失或对坚持原则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六、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可根据本制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工商银行总行进行解释、修改。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第三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第三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


(2003年5月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6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71号公布)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第三批行政审批项目70项,改变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11项(目录附后)。凡取消行政审批项目的省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一律停止审批,并取消相应的收费;改变管理方式的项目,要及时移交行业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同时,要研究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调整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后续监管和衔接,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电子政务建设、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附: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的第三批行政审批项目目录(70项)


序号 项目名称及审批方式 实施主体

1、 省属全日制高等学校、函授在本、专科目录内设置和调整核定 省教育厅

的学科门类范围内的本、专科专业(不包括专业目录外和国家

控制布点的专业)(审批)

2、 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生产登记批准书中的防盗安全门、防盗保险 省公安厅

柜、箱生产登记(核准)

3、 社会团体印章和银行帐号(备案) 省民政厅

4、 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和银行帐号(备案) 省民政厅

5、 省内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核准) 省建设厅

(由注册建造师代替,并设立过渡期)

6、 三级道路客运企业经营资质(核准) 省交通厅

7、 一、二级道路客运企业经营资质(审核) 省交通厅

8、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甲级资质(审核) 省交通厅

9、 国有林场隶属关系变更(核准) 省林业厅

10、 经省文化厅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活动的广告内容(审核) 省文化厅

11、 举办本省有赞助的美术品比赛、展览、展销等活动(审批) 省文化厅

12、 辐照食品初审(审核) 省卫生厅

13、 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许可(审批) 省卫生厅

14、 强化食品卫生许可(审批) 省卫生厅

15、 特殊营养食品卫生许可(审批) 省卫生厅

16、 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核准) 省卫生厅

17、 城市维护建设税中的困难减免税(2004年1月1日取消)(审批) 省地税局

18、 印制商标单位(核准) 省工商局

19、 经纪人资格(核准) 省工商局

20、 饲料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21、 脂松香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22、 不锈钢材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23、 中小型起重运输设备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纳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管理)

24、 阀门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纳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管理)

25、 广播电视接受机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26、 家用音响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27、 通讯设备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28、 民用爆破器材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29、 民用枪弹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30、 煤矿井下支护设备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31、 煤电钻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32、 矿灯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33、 矿井安全仪器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34、 刮板输送机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35、 轮胎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36、 自行车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37、 电熨斗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38、 食用盐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39、 荧光灯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40、 塔式起重机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纳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管理)

41、 电梯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纳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管理)

42、 消防器材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43、 安全玻璃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44、 防盗报警器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45、 医用高压氧舱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纳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管理)

46、 大型游艺机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纳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管理)

47、 电力用高压管件和中频弯管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纳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管理)

48、 空调器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49、 防爆照明灯具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50、 出口包装用瓦楞纸箱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51、 电表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52、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53、 医用诊断X线机及防护装置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54、 电动吸引器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55、 体外反博装置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56、 医用培养箱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57、 节育器具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58、 医用呼吸器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59、 医用线、针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60、 医用骨科内固定材料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61、 注射针(器)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62、 低压电器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63、 微机系统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质监局

64、 省工业产品临时生产许可证(审批) 省质监局

65、 导游人员资格证(备案) 省旅游局

66、 明信片资费(核准) 省物价局

67、 港澳同胞回内地定居(审核) 省外侨办

68、 中央单位报纸在湘增出地方广告专版(备案) 省新闻出版局

69、 市州和省直行政主管部门档案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备案) 省档案局

70、 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核) 省建材行管办

(纳入省质监局水泥产品生产许可管理)


注:以上由省质监局管理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项目(审核)取消后,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由其他部门实施行政审批管理的,继续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执行。



附: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改变管理方式的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目录(11项)


序号 项目名称及审批方式 实施主体

1、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核准) 省科技厅

2、 省管单位职工工伤认定(审批) 省劳动厅

3、 省级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 省劳动厅

格(核准)

4、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乙级、丙级资质(核准) 省交通厅

5、 物业管理企业二级资质(核准) 省建设厅

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监理、施工资质(审批) 省国土资源厅

7、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资格证(核准) 省质监局

8、 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证(审核) 省质监局

9、 导游证(核准) 省旅游局

10、 三、四级(预备四星级)宾馆评定(核准) 省旅游局

11、 建设项目(工程)预评价报告中的劳动安全 省安全生产

(三同时)审查(审批) 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开展“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哈文明委发〔2004〕2号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开展“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方案》的通知




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区、县(市)文明委,市直机关工委文明委,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提高全体市民道德素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市文明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哈尔滨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4年7月2日



哈尔滨市开展“信守社会
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总体部署和市委要求,进一步提高全体市民的整体道德文化素质,纠正不良习惯和行为,提高环保意识、文明意识、遵守规章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激发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形成“人人爱城市、人人建城市、人人管城市”的良好社会风尚,市文明委决定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哈尔滨市“加快发展、当好龙头”动员大会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为主题,以“三爱两遵守”为主要内容,以“两清三禁两不”为重点,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窗口形象、市民形象、环境形象、开放形象”,加快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切实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市民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在全体市民中普遍倡导“三爱两遵守”(爱护环境、爱绿护绿、爱护公物,遵守交通秩序、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在全社会集中开展“两清三禁两不”(清除城乡现存垃圾、乱贴乱画,禁止随地吐痰、随地便溺、乱扔垃圾,驾驶员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人不乱穿马路闯红灯)。

   (一)清除现存垃圾、清除乱贴乱画
  1、清除市区内街路、广场上的残土垃圾,由市城管局、各区负责。
  2、清除市区园林绿地内的残土垃圾,由市城管局、各区负责。
  3、清除社区庭院、楼道、房顶、雨搭等部位的残土垃圾,清除庭院、楼道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由市建委、市城管局、市房产住宅局、市爱卫办、各区、物业管理单位负责。
  4、清除电杆、树木等悬挂的飘浮物,由市城管局、各区负责。
  5、清除未交接居民小区周边和庭院内的残土垃圾,由市建委、市房产住宅局、市城管局、各区、开发建设单位负责。
  6、清除市场、摊区内的残土垃圾,由各区、市行政执法局、市工商局、主办单位负责。
  7、清除基建工地及周边的残土垃圾,由市建委、市城管局、市行政执法局、各区、建设单位负责。
  8、清除城乡结合部的残土垃圾,由市城管局、各区负责。
  9、清除出城口公路两侧的残土垃圾,由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各区负责。
  10、清除市区铁路沿线两侧的残土垃圾,铁路沿线路基外两侧30米内的清理工作由各区牵头,各区城管局和有关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铁路沿线拆迁路段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由有关单位负责清理;铁路沿线站内、路基、边沟的清理由铁路部门负责。
  11、清除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残土垃圾,由市爱卫办、各区监督各单位清除。
  12、清理露天烧烤和市区主要街路、部位的占道无照商贩,由市、区行政执法局负责。
  13、清除市区主要街路墙体立面、各种公用设施的乱贴乱画,由各区、主管部门和产权单位负责;清除居民庭院乱贴乱画和社区居民楼体上的非法广告,由各区、房屋产权单位负责;发动“夕阳红”义务监督员、“青年志愿者”、“城管的士”等社会力量,携手治理乱贴乱画行为;把清除乱贴乱画纳入“门前三包”,由市城管局、市行政执法局、团市委、各区负责。
  14、清除县镇、乡镇和村屯现存垃圾,达到柴粪出村、禽畜圈养、厕所干净、庭院整洁、道路平整,由区县(市)、市文明办、市爱卫办、市建委、市农委负责。

  (二)禁止随地吐痰、随地便溺、乱扔垃圾
  1、继续在全民中广泛宣传随地吐痰、随地便溺、乱扔垃圾的危害和禁止这些不良行为的重要性。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单位、社区内部的宣传教育,使其重要意义家喻户晓,逐步使政府的禁止行为变为人人自觉遵守的行为。

  2、加大“七不准”的宣传和严管严罚力度。继续在全市重点场所、部位和路段加大“七不准”严管严罚力度;在单位、社区通过内部管理、志愿者队伍监督等形式,广泛开展实施“七不准”宣传教育管理活动,使“七不准”真正成为禁止随地吐痰、随地便溺、乱扔垃圾的法律依据,成为人们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行为养成的硬约束。

  3、继续广泛深入开展争创“无痰迹单位”活动。在全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争创“无痰迹机关”、“无痰迹学校”、“无痰迹企业”活动;在居民社区广泛开展争创“无痰迹小区”、“无痰迹庭院”、“无痰迹楼道”活动;在重点场所、部位广泛开展争创“无痰迹广场”、“无痰迹街路”、“无痰迹旅游景点”、“无痰迹公交车”等活动。

  上述任务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城管局、市行政执法局、市教育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团市委、市广电局、哈日报社、各区负责。
  (三)驾驶员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人不乱穿马路闯红灯
  1、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普及力度,集中开展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整治活动。

  2、加大对市民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非机动车、行人道路交通的管理与疏导。

  上述任务由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市交通局、市广电局、哈日报社、各区负责。

  三、战役推进
  “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分阶段分战役推进,重点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一)清除现存垃圾和乱贴乱画战役
  全市“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动员大会后,集中一个月时间,采取集中整治与分散整治相结合、专业队伍治理与市民参加义务劳动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地清除城乡各重点部位的现存垃圾,着力解决白色垃圾问题;清除城市建筑物、公用设施及居民庭院、楼道上的乱贴乱画,净化城市容貌和视觉空间。

  7月8日,全市组织以“信守社会道德、争做文明市民”为主题的“美化家乡公益劳动日”活动。组织党政机关干部、青年志愿者队伍、“夕阳红”义务服务队、社区志愿者和低保人员、驻军部队官兵、专业队伍,清理出城口公路沿线和铁路沿线白色垃圾,清理市区主要街路墙体立面、公用设施上的乱贴乱画和居民庭院、楼道非法广告。(公益劳动日活动另有实施方案)

  (二)“七不准”严管严罚战役
  从7月3日起至年末,按照创建文明城市“建、管、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同时,全市确定58个“七不准”严管地区,加大“七不准”的宣传力度和实施力度,示范全市。同时全市要建设一批“七不准”严管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小区、庭院。

  7月9日,全市以“信守社会道德、争做文明市民”为主题,开展“七不准”严管严罚启动活动。重点在道里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广场、哈尔滨建筑艺术馆广场,道外千禧广场,南岗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果戈里大街教堂广场、秋林红博广场,香坊通乡广场,动力动力广场,平房新疆大街车站广场设立“七不准”严管严罚宣传站,向市民进行广泛宣传,实行严管严罚,引导全社会。

  (三)交通秩序整治战役
  从7月3日起至年末,在前段集中整治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力度,抓好“畅通工程”活动,集中解决公交车、出租车、“特权车”违章驾驶和非机动车、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问题。采取集中宣传方式,形成倡导人人遵守交通秩序的舆论氛围;采取集中整治方式,掀起交通秩序整治高潮,切实改善交通秩序。

  (四)村屯环境整治战役
  从7月3日起至年末,结合农村实际,集中整治村屯“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问题,搞好绿化、美化、净化家园活动,达到“五要”标准,提高“两出两进三改造”水平。

  四、保证措施
  “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首先抓好“八线”、“千点”。“八线”即重点抓好市直机关、建设、城管(城市行政执法)、交通、工商、旅游、商服、房产住宅八条战线,发挥其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千点”即重点抓好400个“无痰迹单位”示范点(包括重点部位、路段、单位、学校、社区、小区、庭院)、100个绿色庭院示范点、200个绿色楼道示范点、10个文明街路示范点、100个文明行业示范点、100个货真价实满意店示范点、100个文明村(镇)示范点,发挥其在活动中的示范辐射作用。

  (一)宣传教育抓普及。继续强化“三爱两遵守”、“两清三禁两不”和“七不准”的宣传教育,重点突出城镇“十不”(不随地吐痰、不随处便溺、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说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伤害花草树木、不乱贴乱画)、农村“五要”(柴粪要出村、禽畜要圈养、厕所要干净、庭院要整洁、道路要平整)、全民倡导“五做到”(保持室内卫生、勤洗手勤洗澡、经常锻炼身体、打喷嚏掩口鼻、逐步推行分餐制)宣传教育普及活动。

  1、新闻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法规、条例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十不”、“五要”、“五做到”,宣传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和常识,宣传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同时,对某些不良现象以及活动开展不利的单位进行曝光批评。新闻媒体要开设“信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不文明行为大家谈”等专题专栏,要利用黄金时间和黄金版面加大文明行为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推动工作的深入。

  2、社会宣传教育。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村(镇)都要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目标、任务,从自身实际出发,编成宣讲提纲。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头宣讲,进行广泛的组织发动,营造宣传发动氛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镇)、以及全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集体都要因地制宜搞好小环境的静态宣传,在公共场所的重点部位,如过街护栏、园林绿地、重要公用设施等悬挂注意事项标识,营造静态宣传氛围。下学期开学后,学校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致家长一封信、开一次主题班队会、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发一份倡议书、开展一次作文征文活动。

  3、文化活动教育。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活动站(点)、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单位文化阵地作用,组织文艺宣传骨干,通过自编自创节目,向广大群众宣传演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

  (二)用好载体抓深化。要充分运用爱护环境、爱绿护绿、爱护公用设施,遵守交通秩序、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和村(镇)组织开展建设生态园林村(镇)等载体,继续深化实践活动。

  1、爱护环境活动。一是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实施环境卫生净化工程、灯饰亮化彩化工程、市容依法管理工程、重点部位集中整治工程、社区庭院文明创建工程,大力倡导全民自觉遵守“十不”和“七不准”。继续清理死角死面垃圾、整治规范市容牌匾、加大路面管理力度,进一步深化文明示范街环境建设活动。二是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公益性劳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公益性义务劳动活动。按照市容法规条例和“门前三包”的要求,组织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利用周五(或周六)时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三是继续清理非法广告。今年要继续对社区、庭院、楼道乱贴乱挂的非法广告进行清理。

  2、爱绿护绿活动。继续组织全社会积极参加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开展植树造林、认养树木绿地活动,大力倡导全民爱护花草树木、园林绿地。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和农村都要在单位、家庭、社区、村屯附近开展认养树木绿地活动,建立认养责任制,保证树木绿地成活率和完好率。在认养活动中,不断增强市民爱护环境意识和爱我家乡、建我家园的责任感和光荣感。

  3、爱护公用设施活动。继续组织志愿者队伍保护、维修、整饰庭院街道、广场、园林公用设施。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新闻舆论监督和广大群众社会监督作用,大力倡导全民爱护、管护公用设施。

  4、遵守交通秩序活动。继续深入实施“畅通工程”。在党政机关驾驶员中开展“争当文明驾驶员作表率”活动,在出租车司机中开展“争当文明出租车驾驶员”活动,在公交车司乘人员中开展“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交通人形象”活动,在市民中开展“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保证出行安全”活动,大力倡导全民文明驾车、文明停车、文明骑车、文明乘车、文明走路。

  5、遵守公共场所秩序活动。继续全面整顿公共场所秩序,解决一些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脏、乱、差”,安全设施不完备,公共秩序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大力倡导全民争做文明顾客、文明游客、文明观众、文明乘客、文明患者、文明居民。
  6、在村(镇)组织开展建设生态园林村(镇)活动。继续以“两出两进三改造”(粪肥堆垃圾堆出村、柴草垛出村,砂石路进村、花草树木进村,改水、改厕、改院墙)活动为载体,达到“五要”标准。结合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活动,倡导农村文明新风。

  (三)建立机制抓长效。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组织协调、物质投入、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机制,探索形成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l、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强化单位、社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抓好自我管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城乡结合部,市场摊区和已入户未交接的住宅小区工程等,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完善措施,堵塞漏洞,严格管理。

  2、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群众组织在活动中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

  3、建立健全投入机制。探索建立健全政府、社会、个人多方参与的物质投入机制,适量增加和改善环境卫生公用设施,如厕所、垃圾卫生箱增设等问题。

  4、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发挥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府的行政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的舆论监督和市民的社会监督作用,畅通监督渠道,提高监督效率,保证监督效果。

  五、组织领导
  此项活动在市文明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市文明办负责综合协调,市爱卫办、市建委、市农委、市城管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市房产住宅局、市交通局、市工商局、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市行政执法局、团市委、市广电局、哈日报社各负其责。

  市文明委组织相关部门,按照任务和责任分工,对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活动的情况,采取明查暗访、集中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督办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各县(市)参照此方案自行组织开展工作。

                哈尔滨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04年7月2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