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督查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7 22:47:58  浏览:888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督查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卫生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关于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督查的通知

安监总厅安健〔2010〕1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劳动保障局、总工会: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关于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09〕1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部署,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四部门(以下简称四部门)将于11月份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区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地区

四部门联合督查组对辽宁、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等八个省进行督查。其他地区由省级有关部门自行组织督查。

二、督查内容

1.各地区按照《通知》和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部署开展专项行动的情况,具体包括工作方案的制定、专项行动的宣传动员部署,采取的具体工作措施,以及取得的实际治理效果。

2.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改的组织发动情况。按照《通知》列出的十四项内容逐项开展自查自纠,以及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情况;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是否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了资金,明确了责任人及整改时限。

3.各地对本地区职业危害严重的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整治的情况:是否组织开展了清查摸底工作,是否组织企业进行了治理改造,是否履行了职业病防治法、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是否执行了健康监护管理有关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是否列入了关闭名单。尤其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0〕59号)和《关于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高毒物质危害治理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0〕111号)精神,开展石英砂加工和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危害治理的情况。

4.各地区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检查复查阶段相关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0〕140号)要求,开展检查复查的情况。是否制定了检查复查工作方案,是否深入基层和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是否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和问题进行了挂牌督办,以及对不符合法规标准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处罚和对好的典型进行宣传推广的情况。

三、督查方法

1.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督查组要全面听取所到地区、单位的工作汇报,认真查阅相关文件、记录及资料。

2.突出重点,随机抽查。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深入企业现场,通过检查与抽查,了解企业职业危害现状和防治工作实际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责成有关单位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整改。

3.抓住典型,促进工作。要注意总结专项行动中的好典型,加以宣传报道;对专项行动走过场、问题突出的,要予以批评,责成改正。

4.交流情况,提出建议。督查结束后,要向被督查的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反馈督查意见,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四、督查组组成

此次督查共组成4个督查组,分别由四部门的部级领导同志带队。每组6-8人左右,每组督查2个省。

五、时间安排

11月上旬出发,11月25日前返回,督查时间为6-8天。

六、有关事项

1.请各地区高度重视此次专项督查,积极配合督查组开展工作。

2.各督查组的具体检查方案、日程安排以及人员名单由督查组与被督查地区联系。

3.未列入本次督查范围的地区要继续开展检查和督查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深入推进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工作。

4.参加督查人员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廉洁自律,接受监督。

5.督查结束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汇总此次督查情况和各地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四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二○一○年十一月四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业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办农[201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广东农垦总局农业局:

  为加强春季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我部组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制订了《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区域内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组织各项目县(场、单位)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按照“农艺农机结合、有机无机配合、基肥追肥统筹、肥水管理协调”的原则,指导农民“增产、经济、环保”施肥,切实减少不合理过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请于4月10日前将你省(自治区、直辖市)细化科学施肥指导方案报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联系人:戴志刚(种植业管理司,电话:010-59191509,传真:010-59193347,电子邮件:cetushifei@agri.gov.cn);崔勇(全国农技中心,电话:010-59194535,传真:010-59194534,电子邮件:cuiyong@agri.gov.cn)。

  附件: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日

  附件: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

  为加强春季作物科学施肥指导,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结合主要农作物需肥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为主要依据,研究制定了《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施肥指导意见》。总体原则是:各地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经济合理施肥量,优化施肥时期,采用科学施肥办法,提高肥料利用率;鼓励多施有机肥料,倡导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综合产出能力;突出今年春季干旱少雨特点,有针对性合理调控水肥管理,以肥促水,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一、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华北平原冬小麦

  1.肥水管理原则

  (1)根据底(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因地因苗追肥。

  (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用量和时间,水、肥管理相结合。

  (3)抓住早春土壤解冻和小麦返青拔节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提高成穗数;控制旺长田块,预防后期倒伏贪青。

  2.肥水管理指导意见

  (1)受旱严重的麦田:对于受旱严重、出现点片黄苗、死苗的麦田,于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浇水保苗,同时每亩施用尿素7-10公斤,促苗返青早发,待返青生长后再在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2)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麦苗偏弱群体不足的麦田,可在起身初期至起身中期追肥浇水,群体适宜的麦田应在起身后期追肥浇水。

  (4)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2-15公斤。

  (5)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采取中耕镇压,减少氮肥施用,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施每亩施尿素8-10公斤。

  (6)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镇压与划锄结合,提墒保墒,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趁早春土壤返浆或降雨,用化肥耧或开沟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再追施尿素5-10公斤。

  对底肥没施磷肥的或缺磷田块要配施磷酸二铵,没有灌溉条件或无有效降水的,可采用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可以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也可通过施用有机肥覆盖,起到保温、保墒、改善营养的作用,促进水肥协调。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钼、硼、锌肥等微量元素肥料。

  (二)西北旱作冬小麦

  1.肥水管理原则

  (1)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墒情和苗情,抓住时机,尽早采取有效的抗旱保墒措施。

  (2)进行早春追肥和化学调控,促控结合,保证旱地小麦稳产、增产。

  2.肥水管理指导意见

  (1)旱地小麦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水措施,防止和减少早春小麦封行前土壤水分大量损失。于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镇压要与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对于浇过越冬水的旱地,于解冻返青前及早划锄,破除板结,消除裂缝。小麦封行前,还可每亩用200-300公斤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

  (2)肥料投入不足的田块,要抓住时机,适时进行小麦早春追肥。旱地小麦可在2月底到3月10日左右进行一次“顶凌追肥”或结合降雨施肥,缺氮田块每亩用尿素5-7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采用施肥机(耧)施入土壤。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结合春季灌水,缺氮田块每亩施尿素6-8公斤,缺磷田块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

  (3)对于播种较早,施肥量高造成的冬前旺长田块,要促控结合。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要及早镇压划锄、提墒保墒;对于浇过越冬水的旱地,应及早划锄并将春季浇水推迟至拔节后期。

  (三)长江中下游冬小麦

  1.肥水管理原则

  (1)根据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墒情科学确定追肥、灌水数量,因地因苗施肥灌水。

  (2)肥水管理与抗旱相结合。

  2.肥水管理指导意见

  (1)及时春灌。密切注意小麦返青前天气状况,特别是降雨(雪)情况。如旱情持续,则就在早春趁天气回暖、土壤蒸发量加大、麦苗对土壤水分有所需求时及早灌水,要注意气温变化,掌握好灌水量和时间。

  (2)及时补救冬季受冻麦田。根据冬季冻害和群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有大分蘖冻死较多或群体严重不足时,应尽早结合灌水,施返青肥,以促春季大分蘖,保证成穗数。

  (3)因地因苗追肥。对于播种偏晚,秸秆还田量大、基肥施用量不足,已经脱肥发黄的麦田,在早春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再在拔节孕穗期追施尿素5-10公斤。对于群体总茎蘖数较足、叶色正常的麦田可在拔节孕穗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二、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东北(黑龙江等)寒地水稻

  1.存在问题

  黑龙江等寒地水稻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蘖肥比例大,穗肥施用不足,导致无效分蘖过多,后期早衰、倒伏严重,产量及品质降低、氮肥利用率不高。

  2.施肥原则

  (1)提倡秸秆还田,重视稻田土壤培肥。

  (2)增加基施氮肥的比例,使基肥中的氮占总施氮量的45%左右,减少分蘖肥,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

  (3)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议磷肥选择碱性的钙镁磷肥。

  (4)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在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5)根据测土结果,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和含硅肥料。

  (6)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每亩基施硫酸锌1~2公斤或硼砂0.5~0.75公斤;在土壤偏酸的田块,适当基施含硅碱性肥料。

  (2)氮肥的40%~45%作为基肥,20%~25%作为蘖肥,30%~35%作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

  1.存在问题

  长江中下游早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氮肥用量偏高,前期氮肥用量过大,有机肥施用少。

  2.施肥原则

  (1)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增加穗肥比例。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

  (4)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400~450公斤条件下,氮肥总量(N)8~11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适量施用锌肥或硼肥;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2)氮肥的40%~50%作为基肥,25%~30%作为蘖肥,20%~25%作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50%~60%作为基肥,40%~50%作为穗肥。

  (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

  1.存在问题

  长江中下游一季地区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施用。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14~16公斤/亩,籼稻氮肥(N)用量10~14公斤/亩;磷肥(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4.5~6公斤/亩。缺锌土壤每亩施用硫酸锌1公斤;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四)西南地区一季中稻

  1.存在问题

  西南地区一季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分配时期不合理,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表施;大部分土壤酸化。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5)选择中低浓度磷肥,如钙镁磷肥和普钙等;钾肥选择氯化钾。

  (6)在土壤pH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9~12公斤/亩,籼稻氮肥(N)用量8~11公斤/亩;磷肥(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3.5~5公斤/亩。

  (2)氮肥基肥占35%~55%,蘖肥占20%~30%,穗肥占25%~35%;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在缺锌和缺硼地区,适量施用锌肥和硼肥;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五)华南双季早稻

  1.存在问题

  华南双季早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氮肥普遍施用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大部分土壤酸化严重。

  2.施肥原则

  (1)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追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在土壤酸化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400~450公斤的情况下,氮肥(N)推荐为9~10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5~7公斤/亩;缺锌土壤要适当施用硫酸锌。

  (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30%~35%,分蘖肥占30%~35%,穗肥占30%~4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作基肥和蘖肥(各占5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30%。

  (4)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50公斤左右。

  三、东北春玉米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1.存在问题

  当前东北春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施肥问题包括:一是氮肥一次性施肥面积较大,在一些地区易造成前期烧种烧苗和后期脱肥。二是磷钾肥施用时期和方式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磷钾肥肥效。三是有机肥施用量较少,秸秆还田比例较低。四是种植密度较低,保苗株数不够,影响肥料应用效果。五是土壤耕层过浅,影响根系发育,易旱易倒伏。

  2.施肥原则

  (1)氮肥分次施用,磷酸二铵作种(口)肥,适当降低基肥用量、充分利用磷钾肥后效。

  (2)有效钾含量高、产量水平低的地块在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可以少施或不施钾肥。

  (3)土壤pH高、高产地块和缺锌的土壤注意施用锌肥。

  (4)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5)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充分发挥肥料效果。

  (6)深松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3.施肥量及比例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施肥提出分类指导建议:

  (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0~3公斤/亩。

  (2)产量水平500~650公斤/亩: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

  (3)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上:氮肥(N)14~16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

  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在含磷较丰富的田块,应适当施用微量元素锌、铁肥料。

  四、油菜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长江流域冬油菜

  1.存在问题

  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中氮磷钾肥用量普遍较低,养分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施用不足,秸秆还田率低,硼等微量元素缺乏时有发生。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和秸秆还田。

  (2)依据土壤有效硼状况,补充硼肥。

  (3)适当降低氮肥基施用量,增加苔肥比例。

  (4)肥料施用应与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3.施肥量及比例

  (1)产量水平200公斤/亩以上:适时追施薹肥,氮肥(N)3公斤/亩,钾肥(K2O)3公斤/亩。基肥没有施硼肥的田块,在抽薹至开花初期,叶面喷施硼砂1.0公斤/亩。

  (2)产量水平100-200公斤/亩:适时追施薹肥,氮肥(N)2.5公斤/亩,钾肥(K2O)2公斤/亩。基肥没有施硼肥的田块,在抽薹至开花初期,叶面喷施硼砂0.75公斤/亩。

  (3)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适时追施薹肥,氮肥(N)2公斤/亩,钾肥(K2O)1公斤/亩。基肥没有施硼肥的田块,在抽薹至开花初期,叶面喷施硼砂0.5公斤/亩。

  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追肥用量。缺硫田块,追肥品种应选择硫酸铵。

  (二)北方春油菜

  1.存在问题

  北方春油菜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次性施肥普遍,后期明显脱肥;偏施氮、磷肥,很少施用有机肥和秸杆还田;受墒情影响,播种质量不高,密度不够。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推广休闲地种植绿肥。

  (2)提倡氮肥分次施用。

  (3)补施硼肥、锌肥和硫肥。

  (4)提高播种质量,做好保墒工作,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3.施肥量及比例

  (1)产量水平150公斤/亩以上:氮肥(N)8公斤/亩;磷肥(P2O5)5公斤/亩;钾肥(K2O)2.5公斤/亩;硫酸锌1.5公斤/亩。

  (2)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4公斤/亩;钾肥(K2O)2.5公斤/亩;硫酸锌1公斤/亩。

  (3)产量水平100㎏/亩以下:氮肥(N)用量6公斤/亩;磷肥(P2O5)3公斤/亩;钾肥(K2O)2公斤/亩;硫酸锌0.5公斤/亩。

  氮肥基、追肥各50%,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此外,建议播种前以0.1-0.2公斤/亩硼肥拌种;氮肥应选用硫酸铵。

  五、东北大豆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1.存在问题

  东北春大豆生产中,肥料施用时期和方式不合理,有机肥施用量较少,秸秆还田比例较低,导致肥效不高。

  2.施肥原则

  (1)根据测土结果,适当减少磷肥施用比例,对于高产大豆,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并提倡氮肥后移;

  (2)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议磷肥选择钙镁磷肥;

  (3)提倡分层施肥,施肥深度在种子下面3~4cm占1/3,6~8cm占2/3;难以做到分层施肥时,在北部高寒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采取浅施肥,其它地区采取深施肥,尤其磷肥要集中深施到种下10cm;

  (4)补施硼肥和钼肥,在缺乏症状较轻地区,可采取微肥拌种的方式,最好和根瘤菌剂混合拌种,提高接瘤效率;

  (5)加强施肥与栽培技术的配套。

  3.施肥量及比例

  依据大豆养分需求,氮磷钾(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为1:1.2:0.3-0.5;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1:0.3-0.5。

  (1)大豆目标产量130-150公斤/亩,高、低肥力田块氮磷钾纯养分总用量分别为4-6公斤/亩和6-8公斤/亩。

  (2)目标产量150-175公斤/亩,高、低肥力田块纯养分总用量分别为7-9公斤/亩和8-10公斤/亩。

  (3)目标产量175-200公斤/亩,氮磷钾(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为1:1.2:0.4-0.6。

  (4)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1:0.4-0.6。高、低肥力田块纯养分总用量为9-12公斤/亩和11-14公斤/亩。

  六、棉花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黄淮海区域棉花

  1.存在问题

  黄淮海棉区氮磷化肥用量普遍偏高,肥料增产效应下降,而有机肥施用不足,微量元素硼和锌缺乏时有发生。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高效施用钾肥,注意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3)氮肥分期施用,适当增加生育中期的氮肥施用比例;

  (4)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3.施肥量及比例

  在亩产皮棉70~90公斤的条件下,施肥总量为: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氮肥(N)11~13公斤,磷肥(P2O5)5~7公斤,钾肥(K2O)5~7公斤。对于硼、锌缺乏的棉田,注意补施硼、锌肥。

  氮肥的35%~40%用做基肥,35%~40%用在初花期,15%~20%用在盛花期;磷肥全部用做基肥;钾肥全部用做基肥或基追(初花期)各半。从盛花期开始,对长势较弱的棉田,结合施药混喷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50~75公斤/次,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

  1.存在问题

  长江中下游棉区氮磷化肥用量偏高,有机肥施用不足,部分棉田土壤钾、硼、锌等元素缺乏。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相结合;

  (2)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效反应,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稳定钾肥用量;

  (3)土壤硼、锌明显缺乏的棉田应基施硼肥和锌肥;潜在缺乏的应注重根外追施硼、锌肥;

  (4)对于育苗移栽棉田,磷钾肥采用穴施或条施等集中施用;

  (5)施肥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3.施肥建议

  (1)在亩产皮棉90~110公斤的条件下,施肥总量为:亩施用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氮肥(N)16~18公斤,磷肥(P2O5)4~6公斤,钾肥(K2O)8~10公斤。对于硼、锌缺乏的棉田,注意补施硼砂1.0公斤/亩和硫酸锌1.5公斤/亩。

  (2)氮肥的25%-30%用作基施,25%-30%用作初花期追肥,25%-30%用作盛花期追肥,15%-20%用作铃期追肥;磷肥全部作为基施;钾肥的60%用作基施,40%用作初花期追肥。从盛花期开始对长势较弱的棉田,喷施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50-75公斤/次,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三)新疆棉花

  1.存在问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田氮磷化肥用量偏高、而地方棉田氮磷施用不协调,有机肥普遍施用不足。

  2.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效反应,适当调整氮肥用量、增加生育中期施用比例,合理施用磷、钾肥;

  (2)充分利用当地有机肥资源,增施有机肥,重视棉秆还田;

  (4)施肥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尤其要重视水肥一体化调控。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皮棉120~150公斤的条件下,施肥总量为:亩施用棉籽饼50~75公斤,氮肥(N)14~18公斤,磷肥(P2O5)7~8公斤左右,钾肥(K2O)0~3公斤。亩产皮棉150~180公斤的条件下,施肥总量为:亩施用棉籽饼75~100公斤,氮肥(N)18~22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左右,钾肥(K2O)0~5公斤,膜下滴灌棉田适当减少施肥量。对于硼、锌缺乏的棉田,注意补施硼、锌肥。

  (2)地面灌棉田45%~50%的氮肥用作基施,50%~55%做追肥施用。30%的氮肥用在初花期,20%~25%的氮肥用在盛花期。所有磷钾肥均用作基施。膜下灌棉田25%~30%的氮肥用作基施,70%~75%的氮肥用作追肥,70%~80%的磷钾肥用作基施,剩余用作追肥,依据棉花长势随水滴施,随水施肥次数一般为9~10次,每次肥料用量不超过2公斤/亩(纯养分量)。使用滴灌专用肥要注意养分配比,避免施用磷钾含量很高的肥料品种。

  七、果树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苹果

  1.存在问题

  苹果主产区的主要施肥问题包括:(1)集约化果园氮磷化肥用量普遍偏高,春夏季果实膨大期施用氮肥数量和比例过大,肥料增产效率下降;(2)非集约化果园、山地果园或经济不发达地区果园有机肥料投入数量不足,果园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3)非石灰性土壤老果园的土壤酸化现象普遍,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锌和硼缺乏时有发生。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注意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2)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根据树势和树龄分期施用氮磷钾肥料;

  (3)出现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硅肥和熟石灰改良土壤。

  3.施肥量及比例

  (1)亩产4500公斤以上果园:氮肥(N)25~40公斤/亩,磷肥(P2O5)10~15公斤/亩,钾肥(K2O)20~30公斤/亩;亩产3500~4500公斤果园:氮肥(N)20~30公斤/亩,磷肥(P2O5)8~12公斤/亩,钾肥(K2O)15~25公斤/亩;亩产3500公斤以下果园:氮肥(N)15~25公斤/亩,磷肥(P2O5)6~10公斤/亩,钾肥(K2O)15~20公斤/亩。

  (2)早熟品种、或土壤肥沃、或树龄小、或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2~3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3~4方/亩,化肥分2~3次施用(晚熟品种3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第二次在6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增加钾肥用量;第三次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

  (3)土壤缺锌、硼和钙而未秋季施肥的果园,每亩施用硫酸锌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硝酸钙30~50公斤,与有机肥混匀后早春施用;缺硫果园应选择含硫肥料如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也可适当施用硫磺。

  (二)桃

  1.存在问题

  桃园用肥量差异较大,肥料用量、氮磷钾配比、施肥时期和方法不合理,忽视施肥和灌溉协调作用。

  2.施肥原则

  (1)加强有机肥施用比例,依据土壤肥力和早中晚熟品种及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水平,注意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2)不同品种的春季追肥时期要有差别,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追肥时期早,追肥次数少;

  (3)与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夏季宜出现涝害的平原地区需注意结合起垄、覆膜或果园生草技术;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表覆盖和穴贮肥水技术。

  3.施肥量及比例

  (1)有机肥施用量:早熟品种、或土壤肥沃、或树龄小、或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1~2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2~3方/亩;

  (2)化肥施肥量:j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8~20公斤N/亩,磷肥(P2O5)10~12公斤/亩,钾肥(K2O)20~23公斤/亩;k产量水平20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7~10公斤/亩,钾肥(K2O)17~20公斤/亩;l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12~15公斤/亩;

  (3)施肥方法:全部有机肥作基肥于秋季或春季土壤解冻后施用,采用开沟土施方法施用。50%的磷肥和钾肥及40%的氮肥一同与有机肥基施,其余氮磷钾肥按生育期养分需求分次追施;化肥施用一般在桃树萌芽期(3月初),硬核期(5月中旬)和果实膨大期追肥2-3次(早熟品种2次、晚熟品种3次);

  (4)对去年早期落叶或负载量过高的果园,应加强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喷施2~3次1~3%的尿素,萌芽后至7月中旬之前,每隔7天1次,按2次尿素与1次磷酸二氢钾的比例喷施,浓度为0.3~0.5%;

  (5)如施用有机肥数量较多,则秋季基施的氮、钾肥可酌情减少1-2公斤/亩。

  (三)柑橘

  1.存在问题

  目前柑橘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改良培肥,土壤酸化严重,瘠薄果园面积大;(2)农户用肥量差异较大,肥料用量、氮磷钾配比、施肥时期和方法不合理;(3)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缺乏问题普遍;(4)水土流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低。

  2.施肥原则

  (1)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大力发展果园绿肥,实施果园覆盖;

  (2)酸化严重的果园,适量施用石灰;

  (3)根据柑橘品种、果园土壤肥力状况,优化氮磷钾肥用量、施肥时期和分配比例,适量补充钙镁硫硼锌等中微量元素;

  (4)施肥方式改全园撒施为集中穴施或沟施;

  (5)施肥与水分管理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结合,干旱季节尤其是春旱期间应遇雨或结合灌溉施肥。

  3.施肥量及比例

  (1)施肥量:j亩产3000公斤以上果园,有机肥2-4方/亩;氮肥(N)25-35公斤/亩;磷肥(P2O5)8-12公斤/亩;钾肥(K2O)20-30公斤/亩;k亩产1500-3000公斤果园,有机肥2-4方/亩;氮肥(N)20-30公斤/亩;磷肥(P2O5)8-10公斤/亩;钾肥(K2O)15-25公斤/亩;l亩产1500公斤以下果园,有机肥2-3方/亩;氮肥(N)15-25公斤/亩;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10-20公斤/亩;

  (2)缺硼、锌的果园,每亩施用硼砂0.5-0.75 kg、硫酸锌1-1.5 kg,与有机肥混匀后于秋季使用;pH<5.5的果园,每亩施用石灰或白云石粉60~80kg,50%秋季施用,50%夏季施用;

  (3)施肥方法:春季施肥(萌芽肥或花前肥):30%~40%的氮肥、30%~40%的磷肥、20%~30%钾肥在2~3月萌芽前开沟土壤施用。对于树势较弱的果树,在花蕾期和幼果期,用0.3%的尿素+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缺硼果园在幼果期用0.1%~0.2%的硼砂溶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缺锌的果园用0.1%~0.2%硫酸锌溶液,在幼果期喷施。夏季施肥(壮果肥):30-40%的氮肥、20%~30%的磷肥、40~50%钾肥在6-7月施用。秋冬季施肥(采果肥):20%~30%的氮肥、40~50%的磷肥、20%~30%钾肥、全部有机肥和硼、锌在11~12月采果前后施用。缺硫果园应选择含硫肥料如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也可适当施用硫磺。

  八、蔬菜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露地甘蓝

  1.存在问题

  当前露地甘蓝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同田块有机肥施用量差异较大,盲目偏施氮肥现象严重,钾肥施用量不足,施用时期和方式不合理;(2)施肥存在“重大量元素,轻中量元素”现象,影响产品品质;(3)过量灌溉造成水肥浪费的问题普遍,氮肥利用率较低。

  2.施肥原则

  (1)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的施用应遵循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

  (2)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结合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合;注意在莲座期至结球后期适当地补充钙、硼等中微量元素,防止“干烧心”等病害的发生。

  (3)与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结合,以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3.施肥量及比例

  (1)基肥一次施用优质农家肥2方/亩。

  (2)产量水平大于6500公斤/亩,氮肥(N)18~20公斤/亩,磷肥(P2O5)10~12公斤/亩,钾肥(K2O)14~16公斤/亩。产量水平5500~6500公斤/亩,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6~10公斤/亩,钾肥(K2O)12~14公斤/亩。产量水平4500~5500公斤/亩,氮肥(N)13~15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氮钾肥30%~40%基施,60%~70%在莲座期和结球初期分两次追施,磷肥全部作基肥条施或穴施;

  (3)对往年“干烧心”发生较严重的地块,注意控氮补钙,可于莲座期至结球后期叶面喷施0.3%~0.5%的CaCl2溶液2~3次;对于缺硼的地块,可基施硼砂0.5~1公斤/亩,或叶面喷施0.2%~0.3%的硼砂溶液2~3次。同时可结合喷药喷施2~3次0.5%的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甘蓝的净菜率和商品率。

  (二)设施番茄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的通知

高检发〔2007〕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已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七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2007年7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七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检察人员严格执法、依法办案,维护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执法过错,是指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故意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或者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导致案件实体错误、程序违法以及其他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行为。

  对具有执法过错的检察人员,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纪律规定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第三条 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应当遵循实事求是、主观过错与客观行为相一致、责任与处罚相适应、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应当根据执法过错责任人的过错事实、情节、后果及态度,作出下列处理:

  (一)批评教育。包括责令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到上级人民检察院检讨责任;

  (二)组织处理。包括暂停执行职务、调离执法岗位、延期晋级晋职、责令辞职、免职、调离检察机关、辞退;

  (三)纪律处分和刑事处理。执法过错构成违纪的,应当依照检察纪律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同时适用。

第五条 执法过错责任人主动报告并纠正错误,积极挽回损失或者消除影响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理。

  执法过错责任人能够承认并纠正错误,积极挽回损失或者消除影响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理。

  执法过错责任人明知有执法过错而不予纠正或者阻碍调查、追究的,应当从重处理。

第六条 检察长、副检察长及内设部门负责人对发生在职责范围内的执法过错隐瞒不报、压制不查、不予追究的,应当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对于及时发现、制止、纠正检察人员执法过错并有突出成绩的人民检察院和检察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责任追究范围

第七条 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故意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一)包庇、放纵被举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

  (二)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证据的;

  (三)违法违规剥夺、限制当事人、证人人身自由的;

  (四)违法违规限制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五)超越刑事案件管辖初查、立案的;

  (六)非法搜查或者损毁当事人财物的;

  (七)违法违规查封、扣押、冻结款物,或者违法违规处理查封、扣押、冻结款物及其孳息的;

  (八)对已经决定给予刑事赔偿的案件拒不赔偿或者拖延赔偿的;

  (九)违法违规使用武器、警械的;

  (十)其他违反诉讼程序或者执法办案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第八条 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职责,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一)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或者案件被错误处理的;

  (二)重要犯罪嫌疑人或者重大罪行遗漏的;

  (三)错误或者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四)涉案人员自杀、自伤、行凶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毁证、逃跑的;

  (六)举报控告材料或者其他案件材料、扣押款物遗失、损毁的;

  (七)举报控告材料内容或者其他案件秘密泄露的;

  (八)矛盾激化,引起涉检信访人多次上访、越级上访的;

  (九)其他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第九条 检察人员个人造成执法过错的,由个人承担责任。

  两名以上检察人员造成执法过错的,应当根据其各自所起的作用分别承担责任。

第十条 承办人员的意见经主管人员审核批准造成执法过错的,由承办人员和主管人员分别承担责任。

  主管人员不采纳或者改变承办人员的意见造成执法过错的,由主管人员承担责任。

  承办人员因执行主管人员的错误命令、决定造成执法过错的,由主管人员承担责任。承办人员有过错的,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承办人员隐瞒、遗漏案件主要事实、证据或者重要情况,导致主管人员作出错误命令、决定并造成执法过错的,由承办人员承担责任。主管人员有过错的,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一条 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意见经上级人民检察院同意造成执法过错的,由下级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的有关人员分别承担责任。

  上级人民检察院不采纳或者改变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意见造成执法过错的,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员承担责任。

  下级人民检察院因执行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错误决定造成执法过错的,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员承担责任。下级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员有过错的,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下级人民检察院隐瞒、遗漏案件主要事实、证据或者重要情况,导致上级人民检察院作出错误命令、决定并造成执法过错的,由下级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员承担责任。上级人民检察院有过错的,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及其执法办案部门经集体讨论造成执法过错的,由集体讨论的主持人和导致错误决定产生的其他人员分别承担责任。

  案件承办人隐瞒、遗漏案件主要事实、证据或者重要情况,导致集体讨论结果错误并造成执法过错的,由案件承办人承担责任。

第十三条 执法办案活动中虽有错误发生,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检察人员的执法过错责任:

  (一)检察人员没有故意或者过失的;

  (二)有关法律、纪律规定免予追究或者不予追究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程序

第十四条 检察人员执法过错线索由人民检察院监察部门统一管理。没有设置监察部门的基层人民检察院,由政工部门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执法过错线索,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受理、调查。

  其他检察人员的执法过错线索由其所在人民检察院受理、调查,必要时上级人民检察院也可以直接受理、调查。

第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及内设部门通过下列途径发现执法过错线索后,应当在职责范围内进行初步审查或者初步核实,认为需要进一步调查和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应当及时移送执法过错线索管理部门处理:

  (一)受理来信来访和办理申诉、赔偿案件中发现的;

  (二)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和部门间相互制约中发现的;

  (三)检务督察、专项检查、案件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发现的;

  (四)通过其他监督途径发现的。

第十七条 执法过错线索管理部门收到执法过错线索后,应当及时填写执法过错线索受理登记表,并在一个月内审核完毕,分别情况作出以下处理:

  (一)认为需要对执法过错线索进行调查的,报主管领导或者检察长批准后进行调查,也可以报请检察长另行指定部门进行调查;

  (二)认为没有执法过错或者具有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提出不予调查的审核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回复提供线索的部门或者人员。

第十八条 调查部门在调查核实执法过错线索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查阅有关案件卷宗及其他相关资料;

  (二)要求被调查人员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与相关知情人员谈话、了解情况;

  (四)察看执法办案现场,走访相关单位;

  (五)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九条 执法过错线索调查结束前,调查部门应当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调查核实。对查证属实的申辩意见应当予以采纳,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执法过错责任调查结束后,调查部门应当制作执法过错责任调查报告,并提请检察长办公会审议。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线索来源及调查过程;调查认定的事实;被调查人的申辩意见及采纳情况的说明;被调查人所在单位或者部门的意见;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等。

第二十条 检察长办公会对检察人员涉嫌执法过错的事实、证据研究确认后,应当分别情况作出以下处理:

  (一)执法过错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需要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作出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决定;

  (二)执法过错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退回调查部门补充调查,必要时,也可以另行指定部门重新调查;

  (三)虽有执法过错事实,依照本条例规定不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作出不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决定;

  (四)不存在执法过错事实的,作出无执法过错责任决定。

第二十一条 调查部门应当根据检察长办公会的决定制作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书、不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决定书、无执法过错责任决定书,送达被调查人及其所在单位、部门,并抄送执法过错线索管理部门。

第二十二条 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决定书应当存入执法过错责任人的个人执法档案。

  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决定书、不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决定书和无执法过错责任决定书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监察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检察长办公会决定给予执法过错责任人批评教育的,由检察长办公会指定的部门或者人员承办;决定给予执法过错责任人组织处理的,由政工部门承办;决定给予执法过错责任人纪律处分的,由监察部门承办。需要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人刑事责任的,由执法过错线索管理部门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 执法过错责任人对纪律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分、处理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处分、处理决定的监察部门或者政工部门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复查。

  执法过错责任人对复查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监察部门或者政工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监察部门、政工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复核。

  复查、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所称检察人员,是指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书记员、司法警察以及其他依法履行执法办案职责的人员。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承办人员,是指在执法办案活动中直接承担执法办案任务的检察人员。

  本条例所称主管人员,是指在执法办案活动中担负领导、指挥、审核职责的检察长、副检察长和内设部门负责人。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98年6月26日颁布施行的《人民检察院错案责任追究条例(试行)》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