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5:21:09  浏览:937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34号)



《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已于2012年9月27日经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9月27日







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

2012年9月2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湖泊保护,维护湖泊功能,改善湖泊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湖泊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湖泊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湖泊保护实行名录制度。南四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东平湖和其他常年水面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湖泊,应当纳入湖泊保护名录。

具体保护名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并征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拟定和调整,报省人民政府确定和公布。

第四条 湖泊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合理利用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实施保护的体制。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湖泊保护工作的领导,将湖泊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湖泊保护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湖泊保护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湖泊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高湖泊行水蓄水能力,加强湖泊资源保护,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湖泊保护投入机制,统筹利用涉及湖泊保护的各项资金,加大对湖泊保护的投入。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湖泊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渔业、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湖泊保护的相关工作。

法律、法规对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的湖泊保护与管理职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湖泊保护的宣传工作,定期发布湖泊保护的相关信息,建立公众参与的湖泊保护、管理和监督机制,对在湖泊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保护规划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防洪、水资源调配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总体安排,对列入保护名录的湖泊分别编制湖泊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南四湖和东平湖的保护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湖泊保护规划应当包括湖泊保护范围、防洪除涝与水资源调配要求、水功能区划以及水质标准控制、生态保护目标与措施、禁止和限制开发建设的产业及项目等内容。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渔业、交通运输、旅游等部门,应当根据湖泊保护规划和保护需要,编制湖泊生态保护、渔业、航运、旅游等专项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 湖泊保护规划和专项保护规划是湖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划批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和其他建设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划从事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活动。

经批准的湖泊保护规划和专项保护规划不得擅自更改;确需修改或者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 湖泊保护范围包括下列区域:

(一)湖堤、护堤地;

(二)根据湖泊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的区域,包括湖泊水域、沙洲、滩地;

(三)湖泊周边对湖泊保护有重要作用的湿地和列入规划的蓄滞洪区等其他区域。

湖泊具体保护范围由湖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湖泊保护规划划定,向社会公布,并设立必要的标志。



第三章 水资源与水域保护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维持湖泊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防止湖泊面积减少和水质污染。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管理权限制定湖泊水量分配方案,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南四湖、东平湖的水量分配方案,应当符合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充分考虑水量平衡、生态保护和雨洪水资源综合利用等要求,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商相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依法制订,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湖泊的水体水质应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标准。承担生活供水的湖泊,水体水质应当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以上水质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湖泊水质的监测,发现水质未达标时,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湖泊水质标准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湖泊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湖泊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第十七条 在南四湖、东平湖以及承担生活供水的湖泊内,禁止设置排污口。已有的排污口,由相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限期拆除。

在其他湖泊的保护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排污口;改建排污口的,应当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批。

第十八条 在湖泊流域范围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禁止和限制开发建设的产业及项目名录。

在湖泊流域范围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的农药,推行精确施肥、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和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和农村清洁工程,防止水质污染。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建设湖泊流域内城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合理规划建设雨水、污水单独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第二十条 在湖泊保护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排放未经处理或者虽经处理尚未达标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其他废液;

(二)向湖泊倾倒、填埋废弃物;

(三)堆放、存储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四)其他污染水质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禁止填湖造地、围湖造田、筑坝拦汊以及其他侵占和分割湖泊水面的行为。

湖泊已经被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湖泊保护规划的要求,有计划地退田还湖;已经筑坝拦汊的,应当限期拆除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四章 生态保护与修复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湖泊保护规划,组织环境保护、水利、农业、渔业、林业、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障湖泊生态用水,加强湖泊湿地及绿化带的建设和保护, 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第二十三条 湖泊水位低于最低水位线时,不得擅自向湖外调水;确需向湖外调水的,应当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并及时采取措施补充水量。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林业、水利、渔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采取综合整治和放养、种植有利于净化水体的生物等措施,加强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科学划定湖泊渔业功能区,严格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和捕捞限额等制度,建立湖泊人工增殖放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和修复湖泊渔业资源。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湖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猎捕、杀害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引进具有危害性质的外来动植物;采集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当依法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湖泊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章 合理利用

第二十八条 湖泊利用应当符合湖泊保护规划的要求,遵循科学、合理、适度、有序的原则。

第二十九条 直接从湖泊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取水许可管理权限依法办理取水许可。取水量在限额以上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取水量在限额以下的,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湖泊保护范围内水工程安全。湖泊保护范围内的水工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实施监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开发建设活动不得危害水工程安全。

第三十一条 在湖泊保护范围内建设临湖、跨湖、穿湖、穿堤、跨堤工程设施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法报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工程建设对湖泊水质、水量及防洪安全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应当采取预防措施;已经造成影响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与工程设施建设同步实施整治;影响湖泊保护的施工便道、施工围堰、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当及时清除;损坏涉湖水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负责修复并赔偿损失。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湖泊保护规划的要求,划定用于种植、养殖的区域和面积,确定种植、养殖的方式和规模。

禁止在南四湖、东平湖以及承担生活供水的湖泊内,采取人工投饵性鱼类网箱、网围等方式从事渔业养殖。

原有种植、养殖项目不符合前两款规定要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限期进行治理。

第三十三条 在湖泊保护范围内从事旅游、体育、餐饮活动的,应当符合湖泊保护规划,并依法报经批准。设置的各类旅游景观、水上运动、餐饮娱乐等设施,不得影响防洪和污染水体,并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第三十四条 在湖泊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一)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钻探、挖筑鱼塘;

(三)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

(四)开采地下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防洪、资源保护及工程安全的要求,依法划定湖泊采砂、取土的禁采区和禁采期,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南四湖、东平湖以及承担生活供水的湖泊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其他湖泊的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排污口或者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改建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填湖造地、围湖造田、筑坝拦汊以及其他侵占和分割湖泊水面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恢复原状或者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履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湖泊保护范围内建设临湖、跨湖、穿湖、穿堤、跨堤工程设施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湖泊保护范围内有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湖泊保护规划和专项保护规划,批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和其他建设活动的;

(二)湖泊水位低于最低水位线时,擅自向湖外调水的;

(三)未按规定采取湖泊保护措施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水库加挂湖泊名称的,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纳入湖泊保护名录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抵债返租性质刍议
  
在当前企业改制清理“三角债”及人民法院执行案件中,抵债返租作为一种解决债务争议的方式多被债权债务双方所接受且大有推广之势。有的企业主管部门甚至还把它作为一把解开债务链的金钥匙来加以推广。但由于对其性质理解不一,运用上欠规范,以致造成不应有的模糊和混乱。如有的认为抵债返租即对有多个债权人的债务人,为偿还一个或几个债权人(如某贷款银行)的债务,采取将其资产评估作价抵偿给债权人,然后由债权人返租给债务人经营,以租金偿还债务。抵债财产的所有权应转移给债权人,债权人与债务人间原有的债务关系消灭,产生了一种财产租赁法律关系,债权人为出租方,债务人为承租方;有的则认为,抵债返租中的“抵”实际是一种抵押,即在债务人的财产上设定抵押,用以固定、保全债权,其目的不在于真正实现抵押权,而是在于利用抵押财产的租赁收入以偿还债务。因此,“抵债”财产的所有权并未转移至债权人,债权人享有的是一种对租赁金的期待权,而不是对抵债物的所有权。
笔者认为,抵债返租中的“抵”应是“抵销”之意,即债务人的财产产权转移给债权人,用以抵偿债务。这里的“抵”不应是“抵押”之意。“抵押”说既然认为财产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那么也就谈不上返租的问题。在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的情况下,债务人与一个或几个债权人间的抵债返租协议貌似合法,债权债务双方平等自愿,但这种资产处置减少了对其他债权人的受偿机会和受偿数额,造成对其他债权人的不公平。另外,尽管多数抵债返租协议形式具备,甚至还办理了公证,但往往未办理产权转让、过户登记手续,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符。那种认为将债务人的资产抵偿给债权人后又返租给债务人以租金偿还债务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试想,既然债务人以其资产抵偿债务了,又租赁经营产权已属债权人的资产,租金却又用以偿还已经抵偿的债务,这岂不造成同一债务两次受偿?
综上,笔者认为,合法的抵债返租应是对经营状况不善的中小企业,在不侵害其他债权人,也即落实债务承担的情况下,将其资产评估作价抵偿给某个或几个债权人,再由债权人将资产返租给债务人或其他有经营能力的人经营并收取租金的法律行为。     
(作者:刘京柱,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事部 等


关于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农业、畜牧、渔业、农垦、农机化、乡镇企业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农业和农村人事人才工作,为实现跨世纪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现将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人才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人事、农业等部门努力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采取一系列政策,稳定和发展农村人才队伍,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引智工作,积极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够高,现有人员不够稳定。目前,各级各类农业院校培养的、直接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仅61万人,且高中级人员比例偏低;乡镇企业中具有初级职称和中专学历以上人员约328万人,普遍有待提高。这种
状况不仅与建设现代化农业差距很远,而且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人才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人事人才工
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赋予各级人事、农业等部门的历史重任。各级人事、农业等部门一定要站在这个高度,增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农村人事人才工作,紧紧围绕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二、建设一支适应跨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是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的骨干,对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世纪发展目标的要求,抓紧建设一支以农业科技为重点的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高
素质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目标是,经过10年左右努力,培养一批在国内领先、并在世界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占有一定地位的农业科学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造就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要着重抓好国家、地方、基层三个层次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抓好农业科技“国家队”建设,通过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博士后研究制度、培养选拨有突出贡献专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农业技术骨干到国外培训学习和吸引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急需的留学人员及海外专家回国、来华工
作等措施,抓好高级农业专家特别是高级年轻农业专家队伍的建设,发挥他们在科教兴农中的带头作用。到2010年国家攻关项目主持人、重点学科带头人达到1000人左右。抓好农业科技“地方队”建设,要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为基地,大力培养各类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是建设百万名技术过硬、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抓好农业科技“基层队”建设,要通过实施多渠道人才开发和社会化专项工程,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技术人员,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乡镇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抓好农业科技国家队、地方队、基层队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军官和城市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乡镇企业工作,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素
质较高的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大军。
三、稳定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盘活现有人才
继续加大各项政策的倾斜和优惠力度,积极改革和完善分配政策,鼓励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取得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合法收入。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行
政策高定一级工资;各地也可以根据地方财政情况发放适当的下乡津贴补贴;在县以下农业第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和提高工资档次。志愿去农业第一线工作的大专以上毕业生,行政关系可以转到工作单位,也可以保留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评价、职称评聘、学习培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给予适当照顾。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评价和使用,要坚持以业绩、效益为主,继续做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评聘推广研究员职务工作;要把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纳入人事职改部门的日
常工作;研究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办法。要加强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开发培训,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切实保证培训时间,划拨专门的培训经费,保证各项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
要进一步改善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落实农转非、子女入学就业和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在购房上给予适当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开展科技承包、科技下乡活动,盘活现有人才。要采取有效措施,打破人才部门所有和城乡壁垒,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科技承包、试验示范和下乡支农活动,培养农民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四、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积极开发乡土人才
县乡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县要选拔一批优秀实用人才,乡镇要培养一批实用人才,村要联络一批实用人才,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人、农民企业家、营销专才等乡土人才,作为县乡村实用人才纳入人事工
作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各地要在调查研究,摸清县乡村实用人才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实用乡土人才开发规划,建立和完善选择标准和考核办法。要依托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建立各种培训基地,多方培训各类农村急需实用人才。有组织地把本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送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交流
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他们出国考察。积极鼓励农村有志青年自学成才,优先为业绩明显、群众公认的能人、尖子评定农民技术职称,继续做好“绿色证书”工程实施工作。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兴办产业或以技术资金入股兴办企业,领办、承包或租赁乡村企业。有条件的要设
立县乡村实用人才奖励基金,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
五、加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开发的机制和网络
培育和建立农村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农村人才市场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以地(市)、县人才市场为主干和依托,以乡镇人才服务站与村人才服务信息点为补充,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农村人才市场建设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集配置、交流、培训
、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积极开展人事代理服务,坚持以服务为本,及时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提供各种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
建立和发展人才智力信息网络。农村人才市场要与城市人才市场相连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商贸企业、农技部门的协作,利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组建起面向市场、灵敏高效的智力信息网络,开展
城乡一体化人才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市场机制,坚持双向选择、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发挥农村人才市场的辐射、示范和带头作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大投入,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与方法。
六、开展人才智力支农服务活动,加大扶贫引智工作力度
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服务团,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服务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有针对性地邀请农业科技人员或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解决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校市联姻、人才科技
共建活动,地(市)、县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成“科技对子”,在区域经济规划、技术项目论证、科技成果转让、科技咨询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人才密集的科研院所和企业要鼓励支持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活动。
做好东西部人才智力对口支援和人才扶贫工作。实施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扶贫工程,探索建立多种形式支援中西部地区的工作制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边远贫困地区人才缺乏问题。边远贫困地区要注重本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
力和凝聚力。积极做好地区间人才智力扶贫工作,开展部门(单位)、项目对口帮扶活动,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互相支持,优势互补。
七、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乡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提高他们素质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县乡公务员制度,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加强管理,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的乡镇公务员队伍。按
照《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研究制定从优秀村干部和优秀青年农民中录用乡镇公务员的办法,并选择有空编的乡镇进行试点。要继续做好选拔科技副县长、副乡镇长工作。乡镇干部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靠科技致富、靠人才发展的观念,重视和发挥农村用人才、乡土人才在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努力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提高自己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带头支持搞好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工作。要结合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提高乡镇干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服务水平,主动为农村各类人才办实事。
八、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关键要加强领导,做好规划,狠抓落实。各级人事、农业等部门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这项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规划。省、地(市)、县都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地(市)、县两级人
事、农业部门要将工作重点及时转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上来,转到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来,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农村人才管理服务体系。要在为农业和农村办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搞好内外合作,加强与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全面开发农业和
农村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共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999年3月4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